91岁的王爷爷翻开那个红色布包时,手指轻轻拂过几枚勋章,像是在触碰一段滚烫的岁月。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勋章、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后的和平鸽勋章,还有那枚印着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字样的纪念章,连同鲜红如新的复原军人证明书一起,无声诉说着他作为0054部队班长的烽火往事。
烽火淬炼的初心
1933年出生的王爷爷,在1953年1月1日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——穿上军装,从大同奔赴朝鲜战场。作为0054部队的班长,他在前线的主要任务是挖防空洞,“天不亮就开工,冻土硬得像铁,镐头下去能弹起来,三八制白天黑夜的挖防空洞”。敌机轰鸣中,他和战友们哈着白气抡镐,只为给战友筑起生命屏障。
展开剩余71%“我不怕死,就想当兵,就想为国家做点什么,能为国家挡挡子弹,修修掩体,都是本分。”每当说起当年从军的初心,老人总是挺直腰板,眼神发亮,语气里满是自豪!也是在那一年,他光荣入党,胸前的党徽与军功章一样,成了他最珍视的荣耀!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字刻进骨子里。这份“本分”成了传家宝,儿子听着防空洞的故事长大,成年后也穿上军装,如今也已是一名退伍老兵。
岁月蒙上的雾霭
硝烟散尽,岁月流转。两年前,王爷爷的左眼视力开始悄然下降,起初看报纸要凑极近,后来院子里的月季花成了一团粉影,最让他心急的是墙上的朔州市地图——年轻时能看到下边最小的字样,如今连各种乡镇名字都看得费劲。“啥也瞅不清,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。”外孙媳妇是朔州爱尔眼科医院员工,见姥爷总对着地图叹气,赶紧拉他去检查。诊室里,视力表上最大的“E”字,他眯眼半天才能勉强辨认,经检查,王爷爷左眼视力只剩0.12,被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,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
七分钟的光明重启
“能治就治,我信医生!”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人,对生命始终保有坚定的信任。5月20日,朔州爱尔眼科医院兰晓文院长为他手术,短短7分钟,手术就顺利完成了。
术后护士问老人,手术过程紧张吗?王爷爷说:“不怕,当年在朝鲜战场都不怕,这点小手术,怕啥?”他笑着跟护士说:“7分钟,比年轻时挖一镐防空洞的时间还短……”当纱布揭开的那一刻,王爷爷眨了眨眼睛,望着窗外笑得像个孩子:“清楚!太清楚了!”
在八一建军节期间,朔州爱尔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前去家中探望王爷爷,他指着家中朔州市地图上面最小的街道名称,一个一个念出来,他表示:“我现在连下面最小的小字也看的很清楚……”
盛世里的清晰凝望
如今的王爷爷,总爱搬个小马扎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。晨光里,他会眯眼瞅着墙根那片自己侍弄的花草——指甲盖大的辣椒花、紫莹莹的茄子蒂,连叶片上滚动的露珠都看得真切;午后阳光暖了,就看看老相框里的全家福,一个一个数着照片里的笑脸,重孙子顽皮的笑脸、儿子鬓角的白发,都清清楚楚印在眼底;偶尔抬头望出去,街面上飞驰的汽车、远处新起的高楼,他都忍不住多看几眼,嘴里念叨着:“你看这日子,多精神!”
这双重获清亮的眼睛,不只是在看院子里的草木、相框里的家人,更在细细打量着这个他曾用青春守护的祖国——看街景里藏不住的烟火气,看新闻里说不完的新变化,看日子一天比一天旺的精气神。他说,当年在朝鲜挖防空洞时就盼着,“等胜利了,得好好看看咱国家的模样”,如今,总算把这盛世,看了个明明白白。
阳光落在老人脸上,勋章的光与眼里的光交相辉映。从朝鲜战场的防空洞到手术室的无影灯,从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到重见光明的九旬老者,王爷爷的人生始终贯穿着“为国家做点什么”的赤诚!那些勋章见证了他对国家的奉献,而这双重获清晰的眼睛,正带着他细细打量这个用青春守护的新世界!
发布于:山西省线上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