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龙泉山顶的观景台,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“四川盆地”的含义——四周山脉如天然城墙,将成都平原温柔环抱。去年参与防灾演练时,应急厅的老工程师指着地形图感叹:“这地形在冷兵器时代是屏障,在今天则是国家战略纵深的天然载体。”他手机里存着2024年四川应急管理报告的数据:全省整合48个部省业务系统形成3.79亿条安全数据,连矿山都实行“一矿一策一专班”监管。这份安全感,原来早已刻进山川肌理。
朋友在德阳重装厂工作,常调侃他们是“备胎中的战斗机”。当沿海产业链波动时,他们的水轮机组订单能一夜暴增。2025年前五月数据显示,四川规上工业增速连续5个月稳在7.1%,汽车制造业更以20%以上增速狂奔。在一汽解放广汉基地,平均每5.7分钟下线一辆卡车,新能源重卡产量翻四倍的背后,是四川41个工业大类中35个持续增长的底气。经过绵阳科技城时,看到九院的老楼与新落子的激光产业园并肩而立,突然想起省国土空间规划里那句“积极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”。
大渡河畔的安顺场,穿红军装的小学生追着问我:“阿姨知道强渡时有几艘船吗?”纪念馆的VR战场体验区里,银发老人抹着眼角喃喃:“我爹就是举火把送红军的乡亲。”这种传承或许解释了为何石棉县能年接待百万红色游客。更鲜活的是三星堆新馆的年轻人,举着青铜面具冰淇淋在太阳轮装置前打卡——2024年四川文旅收入跃升至1.76万亿,11亿游客的脚步让文化DNA转化为经济增量。
然而安全与发展从不是单选题。今年初在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挂职的钟诚,桌上总放着三色预警图。他亲历的应急管理变革颇具象征:消防与森防队伍打破隶属界限,五部门共建“目标同向、资源同享”的职业共同体。智慧应急平台的威力我亲眼所见——宜宾化工厂的智能监控曾精准拦截无授权闯入者,而“四川安全码”让2万多个风险点变成手机可查的绿标。
有网友在论坛调侃:“你们川人既造歼20又种藤椒,到底图啥?”或许答案藏在彭清华那句“治蜀兴川事业推进到哪里,国家安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”的论述里。就像郫县豆瓣厂的老窖池旁,新投产的智能生产线正用物联网监测发酵温度——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和解。当我在交子书院看《哪吒》手稿展时,隔壁小朋友忽然大喊:“四川好安逸!”这声感叹,恰是对深耕善治最生动的注解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细节:省安监局的雷巡视员曾透露,他们连“本娱乐经营场所、储能电站”这类新业态都明确了三级监管责任。这份较真劲儿,或许就是盆地写给世界的答案:用火锅般的包容沸腾发展热情,以都江堰式的智慧构筑安全堤坝。下山时晚霞正染红龙门山脉,山脚的灯火次第亮起,突然觉得这片土地像极了川人性格——麻辣鲜香里,自有笃定绵长。
线上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